光伏板塊的“內憂外患”
去年12月中旬,光伏板塊龍頭隆基股份在當月兩次全線下調產品價格,當時公司給出的價格是M10尺寸由6.20元下調至5.85元,M6(166mm)由5.32元下調至5.03元,G1(158.75mm)由5.12元下調至4.83元。但是硅片降價的趨勢并沒有維持多久,根據3月25日隆基股份最新產品價格來看,公司又重新上調了硅片價格,M10(182mm)硅片在6.70元/片,M6(166mm)價格在5.55元/片,G1(158.75mm)價格為5.35元/片。
數據來源:公司公告
可見,硅片降價并沒有持續多久,整體仍然維持上漲趨勢,而降價潮也促使了2021年年底光伏年底的搶裝。2021年年初市場機構給出我國光伏新增裝機量的預期是在55GW-65GW(中值60GW)。而2021年前十個月,我國新增光伏裝機量僅為29.31GW,換言之,在后兩個月的時間內要完成近50%的裝機量,而根據2022年年初的數據顯示,我國在2021年新增光伏發電并網裝機容量約53GW,雖然低于機構給出的60GW的預期,但不可否認的是單單在去年12月,我國光伏新增裝機就超過18GW,約占前11個月新增裝機總量的一半。
裝機潮無疑又重新提振了硅片的市場價格。
雖然長期看好光伏板塊的發展趨勢,但是短期來看,疫情影響和地緣沖突是不容忽視的“X”因素。
01
地緣沖突將阻礙短期新能源發展
經濟全球化從20世紀90年代被世界認可,其意義在于有利于資源和生產要素在全球的合理配置,有利于資本、產品和科技在全球性流動。然而在2020年疫情后,竟出現逆經濟全球化的趨勢。
首先,貿易是經濟全球化的重要樞紐,而在疫情的影響下,“地理隔離”導致供應鏈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沖擊,貿易的受阻逐漸傳導至全球資源、商品的供需失衡,進而引發了全球的通脹預期。而分化點就在于,各大經濟體和國家針對疫情的處理方式迥異,這些都在如海浪一般侵蝕著經濟全球化這座“大壩”。
面對通脹和經濟衰退,各國央行“左右為難”。
從30年期美國國債的收益率低于5年期美國國債的收益率,可以窺見全球經濟或在經歷著衰退階段,而面對衰退期,一般是需要較為寬松的財政和貨幣政策,有數據顯示,美國2020年財政刺激規模占疫情前正常年份的70%以上,(在2009年也不過10%左右),利率調降至0-25bps且持續維持低位,同時不斷量寬擴表,實施放水以提振國內經濟。
但事實上,這也加快了全球對通脹預期轉向到全球通脹的周期。而疫情導致的“隔離”讓這次“放水”對通脹的助推程度前所未有。上游資源價格高企和超高的海運運費就是標志:運輸成本的大幅增長、下游需求釋放以及商品供給端彈性大幅受限等因素放大了供需的缺口,從而導致商品價格大漲。這也是2021年全球大宗商品期現貨價格走高、A股的上游周期板塊業績成倍增長的主要原因,但只有中下游的制造企業自己才明白什么叫“苦不堪言”。
原本僅有疫情的情況下,全球經濟或許僅處于“割裂”狀態。然而,俄烏沖突卻似乎正在為“經濟全球化”畫下句號。歐美對俄羅斯的“非常規”制裁就是佐證,如俄羅斯市場完全被歐美資本市場孤立、美國凍結俄羅斯的美元外匯儲備、歐洲凍結俄羅斯的海外資產等。但俄羅斯也并非“軟柿子”,面對歐美聯合制裁,也實行了反制裁:停止對歐美出口天然氣石油、以盧布償還外債等。這些似乎都在預示著“經濟全球化”的終結。
雖然俄烏沖突的本身僅是“局部地緣沖突”,但這次沖突后的“后遺癥”無疑將對整個世界的經濟局勢產生不可估量的影響。經濟對峙導致全球石油、天然氣等能源價格已出現大幅上漲,3月末美國甚至考慮從戰略石油儲備中釋放1.8億桶的石油,規模是近50年最大的一次。這不難看出,短期俄羅斯停止能源出口的反制裁,已經影響到歐美的能源安全。
短期國民經濟生產生活與長期全球“碳中和”,二選一怎么選?

圖片新聞
最新活動更多
-
即日-9.29立即下載>> 艾睿光電全場景紅外溫度監測方案白皮書
-
即日-11.6立即觀展>> 【安富利】新能源技術創新云會展
-
2022年11月搶先報名>> OFweek2022儲能技術與應用高峰論壇
-
2022年11月立即報名>> OFweek 2022(第13屆)太陽能光伏產業大會
-
2022年11月搶先報名>> OFweek 2022智慧光伏與儲能大會暨展覽會
-
2022年11月參會報名 >> OFweek 2022中國智能制造數字化創新峰會
發表評論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暫無評論
暫無評論